一、电厂安全事故类型
主要涉及的类型有
1、高温高压烫伤:常见原因为人员检修时站位不当,接触高温气水或蒸汽突然泄露,相关阀门未关闭或不严,未做好相关安全措施。
易发生在汽水管道、阀门、压力容器,水位计等高温高压设备检修,炉膛清焦,清灰、灰斗清理热灰等工作。
2、机械伤害:常见原因为转动设备安全防护设施不当,旋转的部件或轴头绞卷衣服,手套;工具使用不当,如扳手滑脱,戴手套抡大锤,戴手套进行钻孔作业等。
易发生在风机、水泵、减速机、刮板机等机械的维护保养,拆卸检修工作。
3、电、火、焊灼伤烫:常见原因为未佩戴正确的劳动防护用品,在动火区域内违章作业。
易发生为操作人员未做相应的安全措施,人员必须穿戴专用工作服、防护手套等劳动防护用品,电、火焊现场应有良好的照明,应采取措施排除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及粉尘。
4、起重伤害:常见原因为设备本体存在隐患,安全装置,保险设施不全或失效,起重吊具失效,如吊钩、抓斗、钢丝绳等物损坏而造成重物坠落,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易发生在汽轮机检修吊装,锅炉检修上下吊运,垃圾吊,渣吊检修维护等。
5、触电伤害:常见原因为绝缘破损,带电作业。易发生在电焊机、电动工具的使用,风机、水泵、电动机等转动设备、电气设备的检修。
6、高处坠落:常见的原因为未系安全带,安全带未正确使用,安全带低挂高用或系在不牢固的构件上,脚手架搭设不符合规范,不牢固;梯子使用不当,无人监护等。易发生在炉膛清焦清灰,反应塔清理,行车检修,高空管道阀门检修及高处电气焊作业,室外井、坑、洞等。
7、爆炸、火灾:常见原因为禁止动火区内使用电焊、气割、电动工具等易产生火花、静电的工具,在动火区内没有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隔离、清洗、吹扫,为配备灭火器,消防沙等消防器材。易发生在油区(油品库、油漆库、汽机主油箱等);易燃易爆场所(活性炭间、垃圾坑、渗沥液间、污水收集池等)
8、中毒窒息:常见原因为未正确佩戴防护用品,未定时进行气体检测,未设立专职监护人等。易发生在垃圾坑,渗沥液间检修作业,炉膛、反应塔、除尘器含有大量粉尘检修工作。
二、电厂习惯性违章
1、进入现场未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或穿戴不规范。如焊接、打磨、切割使用砂轮时,不戴防护镜;空压机房、汽轮机房不戴耳塞;垃圾坑、渗沥液廊道作业不戴正压式呼吸器。
2、攀爬、登高作业未采取防护措施,上下台阶不扶扶手,长梯作业未有人监护,就上下作业。
3、未停电、停机、泄压、通风即违规检修作业;工资负责人未检查安全措施,未找或未等监护人到现场来,擅自单人进行检修作业。
4、检修工作需用工具不当,忽视安全工器具维护保养和使用前的检查。
5、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废弃物随意摆放,随意扔,倒或排放。(油漆、稀料、润滑油、酸碱)
6、进入有限空间或可能在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气体空间作业前,未按规定进行检测,未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未设立监护人。
7、气焊作业时:
(1)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不够五米,氧气瓶与乙炔瓶于动火点间距不够十米。
(2)焊工不戴安全帽、电焊帽。氧气瓶、乙炔瓶乱放,乙炔瓶卧放。
(3)氧气瓶、乙炔瓶防护帽、胶圈、压力表等安全附件缺损或不完好。
(4)焊工工作完毕,不及时清理现场,不清理皮管,电焊导线,不关闭气瓶阀门,不关闭电焊机电源,电焊带接头铜线裸露不及时处理。
8、电气作业:
(1)电气作业不按规定戴绝缘手套,防护镜、穿绝缘鞋、使用绝缘隔板、不站在绝缘垫上。
(2)电气作业不按规定挂警示牌,设警戒线,不设置隔断设施。
(3)电气作业前不对工具进行检测,不停电,不接电、不挂接地线。
(4)电器检修不使用安全器具,用电笔代替螺丝刀作业。
(5)接临时线时,直接用线头代替插头插接。
(6)多台临时用电设备用同一开关控制。
9、设备检修作业:
(1)未指定设备检修安全方案,落实检修人员,检修组织,安全措施等。
(2)检修前,没有对参加检修作业人员进行必要安全教育,交底。
(3)特种设备无证操作。
(4)检修工作现场无监护人或监护人不在现场。
(5)检修人员在工作时,随意改变或拆除安全防护装置、安全围栏等。
(6)检修作业现场未设置警戒线和“设备检修,禁止靠近”等安全警示标志。
(7)现场易燃易爆物品没有立即清理干净。
(8)需夜间检修的作业现场,未设有做够亮度的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