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后,根据其用途,对工件的质量指标进行逐项检查。主要质量控制指标包括三个常见指标:磷化膜外观、磷化膜厚度或重量、磷化膜或后处理后的耐蚀性。根据磷化的应用,有时需要检查磷化与漆膜的相容性、磷化膜的硬度、摩擦系数、耐擦伤性等指标。关于磷的三个常见指标,可以参考以下标准和方法。
磷化膜外观:采用目测法,采用相关标准GB 《金属的磷酸盐转化膜》和GB 《钢铁工件涂漆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
磷化膜厚度或膜重:可采用GB 《金属的氧化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法》进行膜厚测量,也可按GB 《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或GB 《非磁性金属基体上非导电覆盖层测量涡流方法》使用测厚仪。膜重量采用重量法测量,可按照GB 《钢铁工件涂漆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或GB 《金属材料上的转化膜单位面积上膜层质量的测定》的规定。
耐蚀性:磷化膜本身的耐蚀性可采用硫酸铜点滴法、氯化钠盐水浸泡法、盐雾试验法进行测试。根据GB 《钢铁件涂漆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可采用滴加法和盐水浸泡法。磷化膜后处理后,如上油、打蜡、上漆,一般进行盐雾试验。盐雾试验可按照GB 《漆膜耐盐雾测定法》或GB 《金属覆盖层中性盐雾性试验》进行。
涂装前磷化。
涂装前底漆磷化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漆膜的附着力和涂层体系的耐蚀性,因此重点是与漆膜的相容性。磷化质量的检测指标一般包括漆膜外观、膜厚和与漆膜匹配后的性能。漆膜外观应是均匀、细腻、完整的磷化膜;对于轻铁磷化,其外观应是均匀、细密、完整的磷化膜;对于轻铁磷化,其外观应为完整的红、蓝彩膜。磷化膜不宜过厚,一般膜重应小于.g/m,最好为. ~ .g/m,而轻铁磷化膜的重量应为. ~ .g/m,过厚且粗糙的磷化膜不宜上漆。耐蚀性指标包括磷化膜本身的耐蚀性和涂装前不泛黄、不生锈。磷化和油漆的耐蚀性是最重要的,它反映了磷化膜和油漆的整体耐蚀性。除了耐蚀性,磷化膜的机械和物理性能,如附着力、冲击强度、抗弯性(柔韧性)等。应在磷化膜与油漆匹配后测量。涂装前磷化的质量指标和检测方法一般应参照国家标准GB 《钢铁工件涂装前磷化处理》。
技术条件》中,标准对磷化膜质量指标和检测评价方法有较为详细的规定,其主要内容如下:()磷化膜外观应为致密、连续、均匀的浅灰色至深灰色膜,对于轻铁磷化,应为连续彩色膜。允许出去。
以下缺陷:热处理、焊接、加工等不同表面条件造成的轻微水痕、铬酸盐痕迹、轻微挂灰现象、磷。
薄膜缺陷。不允许有以下缺陷:磷化膜发黄生锈,磷化膜疏松,磷化底部部分缺膜,严密。
重挂灰。
()涂装用磷化膜的重量应小于.g/m.
()磷化膜的耐蚀性采用盐水浸泡法,磷化工件不宜在 ~ 的%NaCl水溶液中浸泡h。
铁锈出现了。用 ~ 微米的A白色氨基漆对磷化工件进行涂装和刮擦,进行磷化和漆膜后的耐蚀性试验。
盐雾试验(根据GB ):h盐雾试验(铁磷化h盐雾试验)后,漆膜应无起泡、锈蚀和脱落。
GB 没有将硫酸铜的滴加方法作为必须检验的项目,认为可以作为工序间磷化质量的快速检验方法。
磷化和涂装后的耐腐蚀性应作为强制性检验项目。
涂装前磷化的检验指标和方法见GB 《金属的磷酸盐转化膜》。
因此,根据标准规定的检验项目,涂装前打底磷化应是一层致密、均匀、薄的磷化膜,应重点检验磷化和涂装的耐蚀性和机械物理性能。
防锈防腐磷化。
对于这种磷化,其主要目的是防腐,而其耐蚀性是最重要的指标。一般质量检验指标包括硫酸铜点滴分钟以上,耐盐水h以上,盐雾试验.h以上,盐雾试验是检测涂油或打蜡后耐腐蚀性的最佳方法。具体耐盐雾时间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润滑、耐磨和减摩磷化。
具有润滑作用的磷化主要用于冷加工,一般为锌系。耐磨减摩磷化是一种用于负载摩擦运动的工件,常规磷化是锰系磷化。
对于有润滑作用的磷化,主要检查皂化后的外观、膜重、耐蚀性和润滑性,有时还要测量摩擦系数。要求磷化膜外观均匀完整。一般膜重大于g/m,以保证一定的膜厚。皂化后,摩擦力明显降低,减少模具损伤,减少工件在冷加工时的开裂。
耐磨减摩磷化一般为锰系磷化,磷化膜外观应均匀完整,呈深灰色或黑色膜。配合间隙小的零件,膜重应为 ~ g/m;对于动配合间隙大的零件,膜重应在g/m以上。这种磷化要求有较高的硬度和抗划伤性能,具体指标可由供需双方商定。同时耐磨、减摩、磷化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盐雾性通常应在.h以上,润滑、耐磨、减摩、磷化也可参考GB 。其他用途磷化。
除上述三个领域外,磷化还可用于电气绝缘和装饰。常规的质量检验指标是外观、膜重和耐腐蚀性。电绝缘磷化要求检测单位面积的表面电阻。装饰磷化应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染色,要求颜色、色度和耐蚀性不同。这些指标的检测方法和控制范围一般由供需双方商定。磷化质量指标的检测和控制,根据用途的不同,要求也不同。除了常规的外观、膜重和一些需要遵循的磷化耐蚀标准外,大部分指标和检测方法都是供需双方约定的。